等待更新重建的地主不是準備銀貨兩訖的消費者,他們有需求,有情緒,有期許。
都市更新的實現是一場漫長的旅程,目的地便是重建成功的那一天。旅途中總會遇到不同的旅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目的地既然是一樣的,那走的路也該大同小異,但有時換一條路,換個旅伴,也許能帶來不同的美好風景。
這次我們邀請到的林孝威估價師就是在都更這趟旅途中一個截然不同的旅伴,他重塑了都更顧問的角色,與以往商業導向或公辦都更的模式不同,「以生活為本」、「以居住為先」,提出了另一種推動都更的可能性。
林估價師指出,都更重建絕大多數仍依循著建商開發的商業慣性來進行,利潤最大化是建案評估的重要指標;對地主來說,能否滿足更新後坪數及車位的需求則是重建成功的決勝點。但是,雖然這是一條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走起來卻極為不易,都更案並未如預期百花齊放,每年通過核定的案件仍極為少數。
一個重建案可能滿足所有參與者的需求嗎?林估價師指出,整合中的社區常會出現意見歧異的情形,他提出田野調查的作法,深入了解住戶需求,提出解決方法,而不是二元化的將社區劃分為同意戶與釘子戶--這往往在造成對立之外,仍舊無法解決問題。
林估價師認為,依需求目標組建專業團隊,始能釐清各權責角色的任務與分配,尤其地主應直接參與決策過程,因為他們並非消費者,地主先是產生了需求,因而採行了投資都更,參與決策將使他們釐清需求的必要及內容,進而產出更適切的產品。
最後林估價師也與我們分享了他多次倡議的經歷,很多住戶對於這樣的理念都相當支持,也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因此他會持續深耕,將這樣突破商業邏輯、創造有溫度社區的概念推動及實踐下去。
都更這條路即使困難重重,願意投注心力的人們也不斷的於此途中信步前行。而誰能陪我們走下去呢?有時換個方向去理解與思考,也許將走得更為順遂安心也說不定呢。